毗卢道场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更多热门城市
景点介绍
"毗卢道场"凿于宝顶大佛湾北岩"孔雀明王龛"之右,编为第14号,为一平顶中心塔柱式洞窟。窟高6.6米、宽11.6米、深4.2米。窟门成长方形甬道,长1.53米、宽2.84米、高3.4米。窟口外门楣上横刻"毗卢道场"四个大字,末署款"朝散郎知重庆军府事姚□□书"。
所谓"毗卢道场",即是佛教密宗尊神毗卢舍那佛设坛讲经说法之处。故窟内造像表现的是毗卢舍那佛给众菩萨、僧众讲经说法的场面。
在窟后壁正中,仿中心塔柱式刻有一座六角五面攒尖式飞檐双层亭。亭身与壁相连,无法绕行。亭之下层有四根搂空雕龙立柱撑持亭檐。亭立于一莲座上,莲瓣外侧均刻有一小坐佛。莲座之下为六角露盘,厚0.2米。露盘每面上都浮雕有花草、人物等,造型生动,别具一格。其中正面两侧各有一座城门,上书"翅头城"和"正党门"等字。两门中又有十个人物,姿态各异,似为弥勒经变故事。
全亭柱梁连接处均刻有祥云,云中立一童子。亭檐皆作瓦当式,每一当上有一小佛。亭顶上立有七座形制相同的小石塔,每座塔有两层,各与窟顶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在塔上刻有水纹富与闪电窗装饰。闪电窗在宋《营造法式》中绘有图样,但据《怎样鉴定古建筑》一书中说,在今存的宋代建筑中尚未发现此实例。因此,此处闪电窗的存在,无疑为宋《营造法式》中图样找到了实物依据。
亭正面居中,刻毗卢舍那佛口吐文理之光,双手结毗卢佛印,头戴五佛天冠,顶现两道"金刚佛顶印",跌坐莲台上。其神情端庄肃穆,颇有临场说法的神秘气氛。
在窟之左、右、前三壁上,刻有七处九会佛菩萨像。左壁因清初时一次狂风拔木,致使窟顶崖上古柏崩倒、窟壁俱毁,虽于1952年修复,然像已不存。
右壁造像雕刻精美,保存较好。主像为三尊坐佛,皆戴冠,冠外现螺髻。头顶上方各刻一小佛,为其本尊像。佛之莲座下分别有卧式或立式石狮拱托其座,狮下为须弥座,座前有立式或跪式供养菩萨数尊。三尊佛像左右两侧所刻菩萨各为文殊、普贤等像。此外,中间一尊佛头上方还刻有一楼阁,瑞云护拥,楼上现"兜率宫"三字。
窟前右壁主像为两尊坐佛,所戴花冠玲珑剔透,极为精细,面部肌肤细腻,鼻俊小口,显得静丽温婉。左侧佛像莲座之下,有一供养菩萨面壁而跪,背向观者;侧身看去,左部脸面及眼鼻俱全,凡观者无不以为是刻好后粘接上去的、右侧佛像莲座之下,立有一天王,体魄健壮,仗剑怒目,披胄贯甲,一英武有力,俨然似一位南宋时的纠纠武夫。
窟前左壁造像与右壁大同小异,但其完好程度远不及后者。
另窟门内壁门媚上左右两侧各有一飞天,一手拈带,一手托盘,体肥帛短,飞动感不强。
"毗卢道场"内的雕像,精工富丽,形神皆备,处处不失为佳品,常可于细微之中见功夫。但因左壁崩毁,故对其具体内容还不甚明了,有待进一步考证探讨,以求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