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桥

暂无评级

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豫让桥
景点介绍

一个为 晋祠北一里有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赤桥又被称为豫让桥。
另一个为邢台的豫让桥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中记述的是名垂千古的五位刺客,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被太史公和后世所颂扬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正是豫让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
豫让的祖父毕阳,是晋国有名的侠客,或许家族的遗风正是豫让侠义与忠贞精神的来源。
豫让最初先后事奉过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始终默默无闻,后来,他成为智瑶的家臣,得到智瑶的尊重和信任。智伯兵败晋阳,死后还受到头颅被漆成酒具的侮辱,逃入山中的豫让发誓要为智瑶复仇:“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智瑶是我的知己,我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智瑶复仇以作报答,这样才能在黄泉之下无愧于智瑶。”
看过豫让的话,我们应该明白,豫让如此坚决地要为智瑶复仇,不仅是尽臣子之忠,更是全知己之义,抱知遇之恩,就如同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维系他们情义的首先是兄弟之情,其次才是君臣之道。与其说豫让是为主公复仇,倒不说他是为知己、为朋友复仇。就像一本书上说过的:智瑶给了豫让尊严,所以,豫让要用生命捍卫智瑶的尊严。
曾有人假设过这样两个命题:假如范氏、中行氏当初能象智瑶一样对待豫让,那么,历史又将是如何一种写法呢,豫让还会象为智瑶复仇一样为了范氏或中行氏而将剑锋指向赵无恤和智瑶吗;假如豫让后来投奔的是赵无恤而非智瑶,豫让也会同赵无恤成为知己吗?
历史无法排演,两个假设的答案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是主公与臣子之间,这就使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骄横贪婪的智瑶与侠肝义胆的豫让是如何超越君臣礼义的羁绊而成为知己的,智瑶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被指责为“贪而愎”的智瑶虽然最终身败名裂,但他绝对是一个英雄,一个有着致命弱点和缺陷但又极具个人魅力的英雄。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言善辩、坚毅果敢,再加上在伐齐战争与册立新君等一系列事件中的表现,足以树立起他近乎于完美的个人形象,必然也为他赢得一大批人的欣赏甚至是祟敬从而坚定地追随在他的身后。
此时,我想起了另一个与智瑶极为相似的悲剧人物,他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孝子,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一个曾令属下祟拜得五体投地的少帅。李存勖与智瑶,结局都极为悲惨凄凉,但是,李存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由人质而成为侍从的王全斌相随,智瑶的身后,有一个千古流芳的知己为他舍命复仇,他们在九泉之下应该满足。(有关李存勖与王全斌,将在《乱世英雄》一章中详细介绍)
豫让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但是,与《刺客列传》中的其它四位相比,他是唯一一位不存在政治目的的刺客,也就是说,他不象曹沫与专诸那样能够获得绝好的机会,也不象聂政与荆轲那样,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为了断这段个人恩怨,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挑战一个诸侯国最初的开创者,去完成与政治谋杀有着同样难度的复仇。
豫让更名换姓之后,混在奴仆之中,进宫修整茅厕,在这个赵无恤每天必到之地恭候着他的大驾。然而,就在赵无恤如厕之时,如同心灵感应般地感受到了一股逼人的杀气,当即将修整茅厕的奴仆抓来训问,从豫让身上搜出了利刃。豫让直言不讳是为智瑶复仇,赵无恤的属下想杀掉豫让,但却被他制止:“智瑶死后,智氏已经灭族,没有留下后人,他的家臣却承担起了复仇的责任,这是是一位义士,我今后避开他就是了。”于是,赵无恤释放了豫让。
行迹暴露之后,行刺更加困难,豫让剃光了自己的胡须和眉毛,漆身使自己身上长满癞疮,吞炭使自己的声音变哑。当他毁容之后,回到晋阳行乞,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来。曾看了一本连环画,说豫让在晋阳的街道上迎面碰到了自己的妻子,本想笑笑一走了之,但身后却传来了妻子的哭声,豫让忍不住返回来询问,妻子说:“我看到你的牙齿,想起了我的丈夫。”于是,豫让当夜用石块敲掉了自己所有的牙齿。
但是,豫让最终还是被他的一个朋友认了出来。在台湾的一部连续剧中,这位已经投靠赵无恤的昔日同僚是通过豫让的背影认出的他。他的朋友流着泪对他说:“凭借你的才能,如果去事奉赵无恤的话,他必定会非常重视你,等你取得他的信任之后,再寻找机会行刺,那样不是很容易吗,你何苦采用这种办法来摧残自己呢。”豫让笑了笑说:“委身去事奉别人却时刻准备刺杀他,这是不忠呀。我当然知道我这样去行刺赵无恤很困难,但我却不会有做一个二心臣子的羞愧。”
智瑶虽然兵败身死,但当初为引晋水冲灌晋阳而挖掘的水渠却被保留下来用以灌溉,后人称之为智伯渠,沿渠上溯,便是现在的晋祠。为方便两岸通行,赵无恤在智伯渠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因为水灌晋阳之故,反用五行相克,以火克水,取名赤桥。关于赤桥之名的由来,旧《山西通志》还有另一种说法,“初名豫让桥,宋太祖凿卧虎山,血流成河,更名”。
赤桥,这座原本极为普通的石桥,却因为豫让而扬名青史,无数后人曾来到这里凭吊怀古。
当年,豫让就是在这座石桥下等待着赵无恤,等待着自己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辉的迸放。期待中的巡视车队终于来到了赤桥,但是,赵无恤的马却突然受惊,赵无恤的第一反应竟然就是:一定又是豫让!
豫让又一次被卫士们擒获,赵无恤质问说:“你不是曾经事奉过范氏和中行氏吗,智瑶消灭了他们,你没有替他们复仇,反而成为智瑶的家臣,为什么智瑶死后你要这么坚决地为他复仇呢?”
豫让说:“我事奉范氏、中行氏时,他们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所以我就象普通人一样报答他们,而智瑶却把我当做国士看待,我当然要象国士那样来报答他。”
赵无恤长叹一声:“唉,豫让呀,你这样为智瑶竭忠尽义,已经是侠名远播,而我也已经宽恕过你一次,也算仁至义尽,我不能再放你了,何去何从,请你自己选择吧。”
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臣子的忠义,而臣子为了忠义的美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上一次你曾宽恕了我,普天之下没有不称颂你贤明的。今天我自当领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衣服并刺上几剑,以实现我复仇的心愿,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我并不敢奢望你能答应我的要求,但我还是冒昧地向你表明我的心愿。”
赵无恤为豫让的侠义所震撼,当即脱下外衣以成全豫让的志节。豫让拔出配剑,跳起来大喊着连刺数下,“我可以报答智瑶于九泉之下了!”说完之后,便自刎于赤桥之畔。
赵国的忠义之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不沧然涕下。
豫让,与荆轲一样,是一个失败的刺客,但是,这一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豫让的人格,实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使他虽败尤荣。
历代都对豫让持同情态度,但是,明代方孝孺却写了一篇《豫让论》,责备他未能在智瑶败亡之前劝谏智瑶的不当,以至覆亡。方孝孺,这个中国历史上骨头最硬的儒生有资格去指责任何一个人,但《豫让论》却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形而上学的谬文,它只能应证清代考据学家戴震的那句话:儒者以理杀人。
自宋代理学盛行以后,儒者往往高悬道德标准来苛求每一个人,以这样来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被指责,结果形成了“三代以下无完人”的局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燕王朱棣的大军攻入南京之后,身穿丧服的方孝孺才会在奉天殿哭得如此寂寞,最后才走会得如此凄凉悲惨,除了自家的十族无辜,满朝文武又有几人陪着他去管朱明王朝的家事呢,朱棣轻轻松松地就抢过了自家侄儿的天下。
方孝儒和豫让,倒是有那么点相似之处,他们,都死于一种执著,也都成就于这种执著。为了这种执著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究竟值不值得呢?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正是他们名传千古的原因。
早就听说过豫让桥,后来又多次看到过有关豫让桥的描述:历史上的豫让桥由砂石彻筑,桥上勾栏围护,桥西有观音庙,供奉着豫让塑像,门外南侧墙上,嵌着清同治六年里人刘午阳所书“古豫让桥”石刻,旁刻清康熙年间知县殷峄所作的豫让桥诗一首:“卧波虹影欲惊鸥,此地曾闻手戡仇。山雨往来时涨涸,岸花开落自春秋。智家鼎已三分裂,志士恩凭一剑酬。返照石栏如有字,二尽臣子莫经由。”而唐代的胡曾也写过一首同名的古诗:“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解当年国士心。”

邢台县翟村西南角,地势下洼,泉水潺潺,在那芦苇和垂柳的深处,有一座石板桥,名叫豫让桥。据传这里是战国时期义士豫让刺赵襄子的地方。
豫让是晋国人,晋国大臣智伯非常尊宠他,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他就改名换姓,躲在赵襄子分封的邢邑(即今邢台市)以待时机。
一次他携带匕首,藏在襄子的茅厕中,意欲行刺,被赵襄子发现了。襄子念他忠于故主,是忠义之士,就把他释放了。豫让决心再次行刺,就遍体涂漆,引起满身疮疖,口中吞炭,破坏了自己的嗓音,灭须去眉,改变了自己的容貌,只身潜潜在邢邑之北的芦荡中。有一天,襄子骑马到这里巡游,豫让便藏在板桥下。马到桥头,蓦地惊叫起来,襄子惊呼:"必是豫让行刺!"手下卫士搜索桥下,果然是他。襄子说:"过去你也曾投奔过范氏,后来又投奔智伯,为何单单忠于智伯,给他卖命?"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他们以平常人待我,我所以用平常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智伯,他以国士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壮举回报他。"襄子叹息了一声,流着泪说:"念你是忠义之士,第一次杀我,我不忌恨,把你放了。这次你又来杀我,我怎好再放你呢?"豫让知道赵襄子是一位宽宏大量的贤明君主,便对襄子说:"我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过去你宽赦我,天下没有不称赞的。今天我罪当处死,只请求把你的衣服用剑砍几下,以满足我为智伯报仇的愿望,我便死而无憾了。"襄子即脱下衣传给豫让,豫让奋起举剑,跳起来连砍几下,大呼一声:"我可以到九泉之下向智伯回报!"说完就伏剑自杀了。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裁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的名胜而闻名四方。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文人墨客经常吟诵豫让的故事。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州时写了一首《南乡子》道"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墩。" 可惜的是,"豫让桥"在抗日战争其间被破坏,桥边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广公路时做了桥洞基石。

景点门票

很抱歉,暂无相关信息

景点印象

很抱歉,暂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悠扬旅行网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