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明学院
暂无评级地址: 暂无
开放时间: 暂无
更多热门城市
景点介绍
塔尔寺医明学院,藏语全称“索柔延盘达杰诺布林”,意译为“医明兴盛利生洲”,简称“曼巴札仓”。最初的医明学院是一座规模很小的经堂,系塔尔寺第十八任大法台却藏·罗桑丹坚赞负责于1711年创建。因青海罗卜藏丹津事件,却藏活佛受株连于雍正元年(1723年)在大通衙门庄火焚罹难。他所创建的经堂亦被清兵夷为平地,荡然无存。于藏历火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卓仓班智达·罗桑丹贝坚赞负责建成。医明学院是塔尔寺四大学院之一,为学僧唪诵佛经和学习研究藏医药知识的学府机构。现在寺院另设一所藏医院,专为各族群众治病,闻名遐迩,也是医明学院学僧从事医药实践活动的场所。 藏医药学在雪域这块土地上滋生的历史是悠久的。早在远古时代,生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矿物、金属的性能及药理知识,并积累了用这些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同时在狩猎活动中又逐步体验到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故很早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藏区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苯医”,当时尚未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主要靠三疗法即放血疗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治病,或用酥油、草滩上长出蘑菇状的“马皮泡”止血,青稞酒糟治疗外伤等原始简易疗法。吐蕃赤松德赞(742—799年)时期,出现了藏族自己的名医新老宇妥·云丹贡波及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宇妥·云丹贡波于公元8世纪创办了西藏工布曼隆藏医学校(属私塾性质),这是雪域第一所最早学习医学的学校。在长时期医疗实践过程中,藏医吸收了汉族医学和印度医学的部分内容,形成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医学体系和理论,后来它对蒙古族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过去蒙古族的主要医学典籍也是《四部医典》,由藏文译成蒙古文。内外蒙古地区寺院的曼巴多依据藏文《四部医典》诊病治病。藏医的诊断主要采用“望、问、切、闻”和查验大小便、痰等方法。植物、动物、金属、矿物等是藏医采用的主要药物。药物配制法是将各味生药按方配合,研制成细末,或用蜂蜜和酥油炼成丸药,药制成后还需由喇嘛诵经祈祷,举行加持,据说经加持后的药物可增强其效力。治疗方法有内服药、外敷药膏,艾灸、放血、拔火罐、药浴等。一些特殊加工的藏药,如“珍珠七十味”等,对许多地方病有奇特的疗效。 塔尔寺医明学院的学僧,除参加全寺性佛事活动和本院一般佛事活动外,主要学习《四部医典》、《药王月诊》、《晶珠本草》、《辨识药物分类》等。其中《四部医典》是藏医名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则部,比较系统地罗列了藏医理论体系的纲目,并结有大树,用大树主干、枝叶来形象地示意人体各部位及病理。第二部分为叙述部,系统地讲述生理、病理、药物、配方及治疗原则等。第三部分为密诀部,论述各种疾病的分类及治疗。第四部分为后序部,论述诊断,制剂、药物炮制、针灸、外科手术等。《晶珠本草》一书类似《本草纲目》,其中记载有2000多种药物,临床常用的有400——500种。 医明学院第二任堪布按藏医学程序,将学僧分为四个学级,即学习藏医根本论级、途释论级、密决论级和外论级。学院 堪布根据学僧程度分级分类授课,有初一、二级讲授药品分类法,如草部、木部、右部、土金部等,同时鉴别药材的根、茎、实、 叶、味、气、性、湿凉寒热的功能。要求四个学级的学僧共同学习和研究藏医特有的“辨病示意树绘图”和石子投穴图、人体解剖图、经络示意图等医学知识,讲授切脉术、闻味分辨诊病术、探寻发病诊断术的“望、问、切、闻”四种诊断分析病情的知识。学院对药物的配制采挖也十分重视。经师详细讲解煎剂,独味特效药剂、粉剂、泻剂、药浴、流浸膏制法、蜂蜜干膏制法、焖煅法、扎穴放血法、导引便秘法、百味大补丸配制法等系统技艺。中医药中的炒、灸、蒸荟方法藏医中很少用。藏药炮制招的辅料,也有民族特点,如多用牛奶、酸奶汁、酥油、藏酒等。在夏秋两季的法会上为学僧展示各种不同的药石和植物药,并让他们根据《药物辨认分类法》一一辩认。夏令安居解制之后,经师带领学僧,走出寺院,到帐房台的白水滩静房修行地采集药物,为期7天。这是一次采集辩别药物的实践活动,一年一次形成制度。医明学院要求学僧经医双修,即佛学知识和藏医知识并重。佛教方面,如修药师佛法、毗卢遮那佛法、大威德金刚法等。并修“事续”及上述三部主尊的法坛绘制法和观想法,持念药师真言,学习佛赞音律,建立曼荼罗图型(坛城),跳法舞,练手印,吹奏佛乐法器等基本功。对四级中的高两级学憎要求以六波罗蜜多(六度)为准则,探病施药,进而深修医经中摄持次第思修法,圆满禅定法以及闻、思、修三方面的哲理,学僧若能熟练背诵《四部医典》的原文,解释原文内容和疑难论点,经答辩核准,可授予“曼然巴”(医学博士)学位。也有特殊给予荣誉学位的定例。其他佛事活动跟显宗学院的学僧一样。 塔尔寺医明学院自创建以来,先后培育了大批的藏医、藏药人才。在过去,交通闭塞、缺医少药的牧区,仅靠寺院的藏医(曼巴)为牧民群众治病,为牧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贡献。而 且在青海六个自治州及所属县、乡、镇都相继建立了藏医院或 蒙藏医院,专门设立藏医学校,培养藏医药人才。藏医从寺院 走向社会,为广大各族群众服务。青海省会西宁乃至北京首都 先后成立了藏医院。许多国家成立了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医 学。藏医药是藏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藏族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生理、病理,到整个诊断、治疗以及对药物的研制使用,都具有民族特色,通过挖掘、搜集、整理,一批极有价值的藏医典籍出版发行,有的已译成汉文、英文。藏医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成为祖国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